top of page

如何愛護宣教士

How to Love Missionaries


感謝神!近年訂閲「光啓簡訊」的讀者,正持續地增加。我們非常感謝眾弟兄姊妹的回應及留言,激勵著我們前進,使「光啓」的宣教道路一點也不孤單,而且充滿著幸福的色彩!


說到宣教路,又怎能不提我們的戰友「小茹宣教士」呢?她自去年八月中旬回港後,至今約有十個月份,我們身邊有很多關心着小茹的朋友,希望知道她的近況。由於大家與小茹不屬同一教會或支持的機構,於是多向我們打聽。所以今期簡訊,一改以往記事風格。我們以訪問小茹姑娘的形式,直接向大家報告這位宣教士的近況。(由於宣教士小茹姑娘在創啓地區服侍,

所以只能以漫畫代替照片。)



1. 回家的感覺

小茹:今次回香港較以往的述職不同,在半年中披星戴月地忙碌:要在不同的教會講道,並在團契、小組及神學院和差會分享等。後來因工作漸漸地穩定下來,因此較以前述職時,多了一些時間享受家庭樂。





哥哥和嫂嫂對我很好,經常有「住家飯」吃,還每天都有美味的湯水呢!


感謝神,因為與哥嫂同住,增加不少溝通和更多了解。現在較能體會他們的生活及思維,使我更懂得如何為他們禱告,帶領他們認識真神的美善。


回港後坐骨神經痛再次復發,幸好經過兩個多月來的治療,情況得以好轉。不過,還要繼續吃心臟科的藥物。另外,醫生要我努力控制血糖及提升好的膽固醇等!



2. 友情篇

小茹:我有幾位認識三十多年的朋友,每次相聚都可以暢所欲言。不但幫助我倒空心裡的垃圾,更能互相勉勵,一起成長!此外,近期的移民潮也教我唏噓。因為眼見好些朋友是因為恐懼,或因自己事奉的身份而選擇離開香港。感受到他們好像失去了心中的平安和依靠!





3.如何面對疫情下的滯留?


A. 個人與神的關係

小茹:靈修是必然的,在巴淡島或香港皆如是,每天堅持著。現在因有好些宣教士也滯留在香港,因此我們自行組織退修會,大家一起相聚相交,彼此禱告,互相勸勉。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有些宣教士未能回到工場,會較為焦慮。而且覺得在香港一事無成,很有浪費光陰的感覺。


B. 差會安排新的工作


由於疫情的持續,差會及教會都看到宣教新趨勢,那就是本地宣教。以香港來說,單單是海外傭工已有三十多萬,而且還有很多其他亞裔族群,實在是很大的禾場!所以差會也邀請我協辦新的「印傭事工」。差會同工及義工一起到公園尋找迷途羔羊,以免費醫療作開始,然後再藉著英文班來與她們建立關係。


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暫時停留,所以我會盡力協助該事工的發展。因為本地跨文化服事是長遠的,必須有願意委身的工人,而且更需要多些教會投入資源,否則不能牧養願意進入「羊圈」的寶貴小羊!


4. 如何在港推動宣教教育?



小茹:我相信大部份宣教士,都會盡力以講道及分享會去推動。以我個人為例,也會幫助機構推行跨文化事工。可是有部份教會,認為香港經歷了一場運動及持續的疫情,都變得較為保守。另外,有些敎會只以海外短宣作為主要的宣教活動,現在要她們更新策略,開展本地宣教事工,而且要有長期負擔的準備,相信需要更多的禱告、更闊的視野,她們才願意改變。


5. 如何照顧工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