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期專題所描述的愛,並不是一般男女之愛,而是宣教士怎樣以生命愛主及印尼的未得之民。
我跟小茹姑娘已認識近十年,由於她的接待及坦誠的溝通,讓Ruden 和我這「宣教初哥」慢慢成長起來,也明白到如何在生命的高處或低處,都緊緊地跟隨神,忠於所托,不違天召。
因為細膩,所以能多看見
小茹的性情內向,若與世人習慣的「敢於發言」、「隨時表達」或「爭取權益」等作比較,她是較為落伍的。但小茹心思慎密,時常敏銳地看見別人的真實需要。例如:曾有L&H學校老師要離職,原來是因為承擔了過重的家庭經濟負擔。小茹知道後,竟自掏積蓄來幫助她度過難關,讓她分期歸還。還有一助教因電單車意外,面和腳都腫了起來。助教為了省錢不願看醫生,也是小茹極力勸喻,給她金錢解困,助教的傷痛才不致做成後患!小茹看到那常服務團隊的司機因手機破舊而做不成網約召車生意,小茹又再伸手扶助,送他一部新的手機,希望他能增加收入,改善家庭環境。
為福音而犧牲
至此,大家可能會以為小茹所得的生活費一定很可觀吧!情況剛好相反,她在工場的收入還不及她十八年前牧會時薪金的一半!小茹就是那種對人寬鬆,對自己苛刻的人。她特別憐憫貧窮人。Pulau Buluh是她的團隊已經服侍十多年的小島,那裏已人口老化,也較市區貧窮,信主的人並不多。她說,如果放棄,那小島聽福音的機會便近乎零,小茹便仍然堅持探訪,。可是她和同工都不擅長游泳,我們每次見到她們在大風大浪下驚險地登上或離開小木船,真的替她們擔心呢!
宣教士的喜樂
作為宣教士,我想最大的喜樂是領人歸主!在這十八年裏,小茹並沒有建立堂會,也沒有改變一大群穆斯林的信仰。但她成功栽培並鼓勵一位華人青年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,現在他已成為教會的傳道人。另外,她牧養的部分婦女已成為教會的理事。小茹在功課補習班所教導過的青年,現在也積極在教會服侍。雖然他現在已成家立室,但堅持每次崇拜聚會都一家人出席呢!小茹非常珍惜小孩能接觸基督的機會,所以無論怎樣艱難,她盡力幫助貧窮的孩子進入私立的基督教學校接受教育。她甚至與同工到公立伊斯蘭學校任教基督教宗教班。
我相信要實看一個人的誠信,可以從她所接觸過的人了解。當我們在二零一八年要開辦幼稚園時,印尼政府要求我們先成立慈善機構,才允准辦學。小茹為我們尋找機構的董事,竟然是一呼百應,沒有人說「不」!連已退休的校長也二話不說,要加入學校團隊!另外,小茹看待同工如自己的朋友,她並沒有看重權勢和地位。良好的溝通、與同工齊心努力,並共享資源,相信是建立士氣的最佳良藥。
離開或留下?
三年的疫情對世界各地都帶來巨大的影響,小茹的工場事工又怎能避過呢?小茹的資助確實又再下跌,但這次所受的打擊應該不如從前新加坡差會要撤離巴淡島的大。由於小茹是由香港和新加坡差會共同支持,即所謂「聯屬宣教士」,所以她有自由選擇去或留。但她的同工因為隸屬於新加坡差會,覺得很難過,感到多年的服侍被忽略及輕視。我們問小茹,為何當年你沒有選擇離開?她輕輕地說一句:「神沒有叫我離開,我又怎可以自己作決定?」就因為小茹和團隊的委身,才促成「光啓行動」的成立。
說到離任或委身,我很好奇宣教士如何面對工場壓力或前路迷惘?小茹說在首階段的四年面對最大的挑戰。呼召當然重要,但人性確會軟弱。所以她從開始就以「活在當下」的形式作為服侍的策略。她不願以沽名釣譽的方法來接近本土居民,仍透過生活相處接近他們。透過了解和關愛來建立關係,等候時機分享福音及見證!當心裏愁煩,便找一些尊敬的指導者傾訴,或做自己喜愛的水療或美食等!不過她認為當一名宣教士,最受祝福的更親近神!
坦然無懼的召命
我回想保羅的訓言:「所以,我們時常坦然無懼,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,便與主相離。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,不是憑着眼見。我們坦然無懼,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。所以,無論是住在身內,離開身外,我們立了志向,要得主的喜悅。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」(林後五610)
寫到這裏,我們想不單小茹是受神的祝福,「光啓行動」能有機會與她合作,也是神給我們的恩典。小茹的確不是一位簡單的姊妹,願意她的十八年能成為日後印尼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倍的祝福!
請禱告記念
1.尋找合作夥伴:要找願意向神委身的華人教會,與L&H學校合作。 宣教士及團隊需要智慧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。
2. 能覓得好校長:校長已屆退休年齡、期待神供應有能力及委身的校長。
3. 疫後新動力:最近多了短宣隊到訪,求神賜團隊精神及體力。
4. 神賜扶貧策略: 我們的資源有限,求神預備及賜智慧如何運用資源!
5.鼓勵學校:老師們的士氣很好,希望已送出的手冊,能幫助老師
照顧有特別需要的孩子。
6.提升教學質素 : 希望有專業人仕到來,與老師分享經驗。
7.舉辦家長講座 : 盼望有專業人仕到學校舉辦講座,教導家長 以基督精神來牧養孩子。
コメント